全國各行各業使用派遣工情況非常普遍,統計分類的20個行業和七類所有制單位都或多或少使用派遣工。除去外國使領館及外商代表處是國家硬性規定必須使用勞務派遣外,其他類型企業都是自主選擇。
用工單位使用勞務派遣情況從全國范圍看,呈現如下特點:
一是國有企業,尤其是規模較大的央企使用派遣員工的比例較高,成為派遣勞動力市場的最大用戶。比如,日前,通過與銀行、石油石化、通信、電力等四大行業的21戶中央企業座談,了解到21戶中央企業共使用勞務派遣120.08萬人,約占其全部用工總量的17%。其中,通信行業使用勞務派遣工的比例已經達到38.4%。
各省上報的資料也反映了這一特點。截止目前,湖北省派往國有企業的員工占總人數61630人的96%;陜西省勞務派遣689家用工單位中,467家為國有及股份制企業,達到67%。
二是機關事業單位尤其事業單位使用勞務派遣工情況比較普遍。比如,福建省5724家用工單位中,機關事業單位為2380家,占41.5%;又據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提供的數據,上海機關事業單位大約使用3.4萬派遣身份的人員,占職工人數的8%左右。
三是制造業使用派遣工的比例高。這種情況主要集中在長、珠三角國有大型及外資制造業企業。比如,上海重型機械廠、上海鍋爐廠皆為國有大型制造業,其使用勞務派遣工比例都超過40%;上海寶鋼集團冷扎車間80%以上是派遣工。還有,分布在上述地區的三星、松下、日立等外資優勢制造業都使用了相當比例的勞務派遣工。上海市人社局提供數據表明,使用派遣工的單位數量制造業排在首位,達到42%。
四是突破“三性”崗位限制企業各類崗位都使用派遣工,一線崗位使用派遣工數量更多。比如,分布在用工企業一線銀行的前臺柜員、制造業的技術工人、操作工,鐵路的列車員、航空公司的空乘人員,衛生系統的護士,宣傳系統記者、編采人員,機關事業單位的書記員、行政事務人員,市場上的營銷人員、店鋪營業人員。其崗位性質大多都突破了臨時性、輔助性、替代性。且用工期限呈現長期化趨勢,有的已長達十幾年。